万申佳党建|七一建党节·浙西南革命精神的历史底蕴

  • wanshenjia
  • 2023-07-06
  • 来源:
  • 0

艰苦奋斗 不忘初心

万申佳党建_七一建党节·浙西南革命精神的历史底蕴 (1).jpg

曾被习近平总书记誉为“留有多处革命遗址,值得重视与挖掘”的红色圣地——浙西南,孕育了以“忠诚使命、求是挺进、植根人民”为内涵的浙西南革命精神。自1926年冬开始,到1949年5月,浙西南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23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浙西南全境解放的过程中,浙西南革命精神逐渐萌生和形成,引领浙西南革命攻坚克难、走向最终胜利。

忠诚使命的思想灵魂

1942年2月8日,浙江省委第一任书记刘英被捕,并于5月18日在永康方岩被敌人杀害。“幼时不知路,今日上坦途。赤心献革命,决然无反顾。”这是刘英在参加革命时写的一首诗。在艰难困苦的革命斗争中,他以短暂而光辉的一生实践了献身革命的铮铮誓言。据不完全统计,在浙西南革命斗争中牺牲的英烈达1500多人,献出生命但无法查证姓名的更是不计其数。在浙西南革命时期,类似于刘英同志这样的革命先烈在漫长的革命战争中树起了一座座丰碑。斗争的残酷、死亡的威胁无法阻挡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对信仰的无限忠诚,他们用忠诚谱写出一曲曲荡气回肠的革命赞歌。

求是挺进的行动担当

浙西南处于浙闽赣交界地区,纵横100余公里,这里崇山峻岭,层峦叠嶂,地势险要,自然条件十分艰苦。在当时,浙江是国民党统治的腹心地区,是国民党敌人重点防范的地区。面对如此恶劣的自然环境和政治环境,肩负使命的红军指战员们没有半点气馁,以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及勇猛前进的挺进姿态,硬是在敌人眼皮底下,打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植根人民的力量源泉

挺进师进入浙西南后,通过各种方法积极动员和组织群众,在思想上充分相信群众,在行动上与群众打成一片、抱成一团,逐渐获得群众理解与支持,越来越多的群众冒着生命危险加入到革命的队伍中来。即使献出生命,也要保护红军、游击队伤病员的安全。如缙云县招序村民陈丁兴,知道游击队的隐蔽地点,但当国民党军官用手枪顶住他的头逼他说出游击队下落时,他却一口咬定不知道,直至被枪杀也没有说出游击队的隐蔽地点。

浙西南革命精神是由浙西南人民在中国革命期间谱写的时代壮歌。它与中国革命精神一脉相承,又在众多革命精神中熠熠生辉。我们应当进一步弘扬践行“忠诚使命、求是挺进、植根人民”的浙西南革命精神,推动党史与浙西南革命精神孕育形成史的融合学习。

万申佳党建_七一建党节·浙西南革命精神的历史底蕴 (2).jpg